1.( )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A.分组教学
B.现场教学
C.个别教学
D.复式教学
2.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圆柱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
A.实验法
B.练习法
C.作业法
D.演示法
3.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 )、设计教学方法。
A.写出教学计划
B.写出教案
C.制订教学进度计划
D.分析研究学生
4.提出“闻”“见”“知”“行”理论,把“行”作为学习过程的最高阶段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子思
5.罗杰斯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其角色内涵是( )。
A.主导者
B.参与者
C.助产士
D.权威者
- 答案及解析:
-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班级授课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及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故本题选D。
-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所使用的工具包括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实验、录像等。题干中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圆柱图演示乙醛的分子结构属于演示法。故本题选D。
-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做好三项工作。备课内容包括:首先,做好三项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其次,写好三种计划(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故本题选D。
-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荀子的教学过程理论。该句出自《荀子·儒效》,完整的表述是:“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故本题选C。
-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罗杰斯的观点。罗杰斯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助产士”和“催化剂,教师应致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气氛适宜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意义,建立并维持能有效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