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首页 > 备考资料 > 小学资料 >

广东教招学科知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基础练习

2023-12-26 08:47:17
中师华图
分享: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国后期,荀子到秦国访问,“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观其士大夫……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这则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

A.统一逐渐成为时人共识 B.良好的吏治利于秦的崛起和统一

C.百家争鸣局面即将结束 D.秦国率先消除分封制带来的积弊

2.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 )。

A.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 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

C.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 D.制度的变革卓有成效

3.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

4.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分封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 )。

A.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B.使得官僚制度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C.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D.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之一

5.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 )。

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郡县制的推行

C.刺史制的建立 D.科举制的确立

6.统一中国后,秦朝政府采取了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历史上有积极意义。秦朝政府的这些措施的功能是( )。

A.保障国家人民安全 B.加强对社会的管理

C.实行严格的阶级统治 D.提高对边疆的控制

7.“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 )。

A.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B.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交融

C.统一了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8.司马迁写《史记》,有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史实多有错误,而秦国的历史就相对精确详实,这是由于有关东方六国的史料缺失所致,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

A.东方六国文化相对落后 B.秦朝统一焚烧诗书

C.百家争鸣导致学术分歧 D.秦末战争破坏严重

9.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性质属于( )。

A.秦末反封建农民战争的再继续 B.刘邦反抗项羽残酷统治的正义斗争

C.争夺全国最高封建政权的斗争 D.项羽为维护农民利益同刘邦的斗争

10.有学者指出就综合国力来讲,秦国的文明程度、人力和物质资源不一定较六国强,但秦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资源,通过一级一级的组织把权力集中于君王,整个国家被组织成为一台高效有力的战争机器,进而一口一口地将六国吞噬掉。该学者意在说明秦统一全国的重要原因是( )。

A.综合国力的增强 B.郡县制的普遍推行

C.君主权力的强化 D.统治者的雄才伟略

11.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封建”领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

A.官僚政治的弊端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割据势力的膨胀

12.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13.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历史根源分别是( )。

A.三公制、宗法制、皇帝制度 B.皇叔制、宗法制、分封制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

14.马克斯·韦伯指出:官僚体系的特点是理性的共同体行动,它所造成的“非人格性”一旦定型,就能够形成一种凌驾性权力,“专制君主在面对官僚之优越专门知识时,也有同样的无力感。”这说明( )。

A.制衡机制得到逐步完善 B.专制君主不乏理性成份

C.官僚政治削弱君主专制 D.君权受到儒家道德约束

15.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秦简,为研究《秦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在《法律答问》中有一条律文: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刑(剃去髯发,表示犯罪)。这一规定( )。

A.可以用来佐证秦律极其严苛 B.说明土地私有,严禁兼并

C.有利于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 D.有利于巩固统—多民族国家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收缴了天下的金属兵器,铸“金人十二”;“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历时三十多年修筑秦始皇陵;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修筑长城;数次移民戍边,动辄数万家,如“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颁布“挟书律”,焚书坑儒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持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2)材料二所显示的这些史实在战乱纷繁的春秋战国时期能出现吗?在秦朝能够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阐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材料中“其百吏……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等信息反映出秦国良好的吏治,这种现象有利于秦的崛起和实现统一,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人们对于统一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百家争鸣局面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这种良好吏治不能佐证秦国率先消除分封制带来的积弊,排除D项。

2.【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秦国能够灭六国,一统天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奠定了统一的物质基础,故D项正确。秦国地处西陲,地理位置并不优越,故A项错误。B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项。

3.【答案】C。解析:“朕为始皇帝”体现了皇帝制度,“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体现了世袭制。故选C项。

4.【答案】B。解析:题干提及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任免郡县长官以及郡县对中央负责,实现了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使得官僚制度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故选B项;郡县制下有七国之乱、藩镇割据等,这是由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的,排除A项;秦朝未出现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排除C项;官僚政治下,官僚无独立自主权,易人浮于事,且官僚服从于皇帝,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决策失误,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B。解析:A项据材料中“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可知其封建势力指的是分封制的崩溃,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故A项排除;B项“封建势力崩溃”即是分封制崩溃,贵族政治走向崩溃,“平民政权创立”指的是官吏由皇帝任免,即官僚政治,“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即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而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B项正确;C项刺史制是监察制度,与题意无关,故项排除C项;D项科举制是选官制度的改革,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排除。故选B项。

6.【答案】B。解析:秦朝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题干所列为秦朝加强社会管理、巩固统治的经济和文化措施,故B项正确。

7.【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并吞战国,海内为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被称为千古一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秦始皇在政治方面的功绩,“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是秦统一的影响,B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统一了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是秦始皇统一后在经济上的措施,C项不符题意,排除。“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秦统一的影响,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故选A项。

8.【答案】B。解析:B项,秦朝焚书坑儒导致东方史料缺失。故B项正确;A项,与题目无关。故A项错误:C项,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与题目无关。故C项错误;D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项。

9.【答案】C。解析: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楚汉之争”是由秦末农民战争直接演变而来的,但性质却截然不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农民战争虽然胜利地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但曾经是农民战争领袖的刘邦和项羽,遂转变为封建统治权的角逐者,也就是说“楚汉之争”是一场争夺全国最高封建政权的斗争,故选C项;A项说的只是表面现象,而不是实质问题,故排除;B项战争双方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争,故排除B项;D项二人均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故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国能够统一的重要原因是国家权力逐渐集中于君王,利于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战争,故选C项。

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官员的职位不再世袭,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均由皇帝任免。但因为地方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往往需要依靠熟悉地方政务的胥吏,从而造成了“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这势必造成久居地方的胥吏成为大的地方势力和利益集团,对统治不利,这体现了官僚政治的弊端,故A项正确;材料与君主专制的强化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中央集权的削弱,且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呈不断加强的趋势,故C项错误;“割据势力的膨胀”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

12.【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郡县政治……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可知,郡县制有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不选A项;BD两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项。

1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权制的特点是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家长制的纽带是宗法血缘关系;官僚政治体现的是中央集权制度,政府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因此D项符合题意;三公制属于官僚政治的表现,AC项排除;无皇叔制的说法,B项排除。故选D项。

14.【答案】B。解析:材料“官僚体系的特点是理性的共同体行动”“就能够形成一种凌驾性权力”体现的是官僚体系可以通过理性的共同行动来对专制君主形成制衡,说明的是专制君主不多理性成份,B项正确。

1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刑”可知,秦朝的律令旨在维护土地私有,C项正确;材料反映秦律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没有体现秦律极其严苛,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兼并,排除B项;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6.【参考答案】

(1)支持(拥护、欢迎)态度。秦朝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政治前提,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

(2)不能。

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大;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政令统一,便于国家集中力量

(3)积极影响: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②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社会秩序。

消极影响:①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②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广东教师招聘
教师招聘报考条件
教师招聘考试
相关栏目
考试资讯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面试方法 更多>
每日一练 更多>
教师资格公告 更多>
考试动态 更多>
教师备考资料 更多>
教师试题资料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