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军由于“锐角三角形”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钝角三角形”知识的掌握,这种现象属于( )。
A.纵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顺应迁移
D.重组迁移
2.小马上课时总害怕回答问题,他发现自己坐在教室后排时可减少被老师提问的次数,于是,他总坐在教室后排。下列哪种强化方式导致了小马愿意坐在教室的后排?(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延迟强化
D.替代强化
3.在思维训练课中,老师让大家列举纽扣的用途,小丽只想到了纽扣可以钉在衣服前面用来扣衣服,却想不到纽扣可以制作成装饰品、点缀衣服等其他用途。这种现象属于( )。
A.功能迁移
B.功能固着
C.功能转换
D.功能变通
4.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这主要说明小刚能够运用( )。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知识
C.情境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5.如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结构化程度很高,又必须在较短时间加以掌握,他们最宜采用的学习形式是(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合作学习
D.互动学习
- 答案及解析:
-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的分类。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为横向(水平)迁移和纵向(垂直)迁移。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属于同一水平。题干中“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属于同一概括水平,因此题干所述属于横向迁移。A选项,纵向迁移也称垂直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属于同一概括水平,不符题意,故不选。C选项,顺应性迁移是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不符题意,故不选。D选项,重组性迁移是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不符题意,故不选。故本题选B。
-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负强化。负强化是取消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题干中小马是通过取消“被提问”这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坐在教室后排”这一反应概率,属于负强化。A选项,正强化是指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不符题意,故不选。C选项,延迟强化是指强化物不是及时出现,而是延迟出现。不符题意,故不选。D选项,替代强化是指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不符题意,故不选。故本题选B。
-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题干中小丽想不到纽扣的其他特征属于功能固着。故本题选B。
-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类型。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题干中小刚知道如何增强和减弱摩擦力,属于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A选项,元认知知识是元认知的组成成分,指主体根据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活动一般性知识,即对影响认知活动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的结果等方面的认识。不符题意,故不选。B选项,描述性知识亦称“事实性知识”。是指作为事实回忆基础的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相对。包括各种事实,提供有关认知对象是什么、具有什么特征的静态信息。不符题意,故不选。C选项,情境知识是关于特定情景的知识。不符题意,故不选。故本题选D。
-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分类。A选项,发现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自己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它所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知识。不符题意,故不选。B选项,接受学习是与发现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把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的学习材料与其已形成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以实现对这种学习材料的掌握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适合教师在短时间内向学生呈现大量的知识。符合题意。C选项,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不符题意,故不选。D选项,互动学习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不符题意,故不选。故本题选B。